针眼症状
美国眼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指出,针眼的症状可能包括:
- 眼睑(眼皮)边缘、眼睫毛下方有引起疼痛的红肿颗粒,有时候也会导致整个眼皮肿起来
- 红肿处中心通常会有小小的化脓点
- 眼睛有异物感
- 眨眼时觉得有刮擦的感觉
- 眼睛对光敏感
- 眼睑(眼皮)边缘有结痂
- 容易流泪
长针眼原因:皮脂腺堵塞、细菌感染
针眼的正式病名为「麦粒肿」。美国范德比大学医学院教授William Schaffner解释,针眼是出现在睫毛毛囊处的脓肿,通常与皮脂腺堵塞、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另外,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眼科临床助理教授Lisa Park则指出,有些人更容易出现针眼,是因为他们的体质使皮脂腺更容易堵塞,进而导致针眼。
全民健康基金会也指出,油性肤质、常吃富含油脂或是补养类食物的人,以及时常熬夜导致眼睛疲劳、内分泌失调,也都可能导致皮脂腺阻塞而引起针眼。
长针眼怎幺办?用针挑脓、拉眼皮有用吗?
有些人认为,用针将患处的脓肿挑出即可使针眼痊癒,但使用的针若没有妥善消毒,可能引发二次感染、蜂窝性组织炎,甚至使血液回流导致感染扩散,严重可能引发脑内感染。而另一种民俗疗法「拉眼皮」,虽然可以轻微促进眼周循环,但仅对轻度堵塞的患者有效。若是施力不当,还可能使感染更严重。
因此,让针眼痊癒最好的方法,是以热敷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环,让脓肿自然排除,并暂时减少化妆品、隐形眼镜的使用,才能降低皮脂腺阻塞感染的风险、避免镜片变性或变质。不过,若是针眼在同一处反覆发作、或是脓肿过于严重,都应尽早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如果就医接受诊治,医师可能会开立眼药水、眼药膏等药品,如果针眼与细菌有关,也可能需涂抹抗生素药膏、或服用口服抗生素帮助对抗针眼感染。使用眼药水、眼药膏前,都应先彻底清洁双手,并避免药水或药膏的瓶口接触眼睛,以免眼睛中的病菌再次扩散到药瓶上。
使用治疗针眼的眼药膏时,要再将针眼生长的眼皮翻起、挤出约0.6公分在眼睑内侧,之后闭上眼睛、轻轻转动眼球让药膏扩散,最后将多余的药膏擦掉。如果使用两种以上的眼药,应先点眼药水、再使用眼药膏,两种药水或药物彼此应间隔5分钟以上,以避免药物的作用被沖淡。
针眼治疗这样做
- 将乾净的毛巾以温水浸湿后、拧乾,并敷在眼睛上5~10分钟,每天3~4次。热气能够提升血液循环,帮助针眼中堵塞的脓肿自然排除。如果不喜欢毛巾潮湿的触感,也可以改用温热的水瓶外包上毛巾,并敷在针眼处5~10分钟,每天数次。
- 使用刺激性较低、不易使人流泪的婴儿洗髮精与温水混和后,用棉花球或乾净的毛巾沾取并轻擦患部,清洁表面的髒汙,1~2天一次即可预防针眼复发。
- 将绿茶包浸泡于煮滚的热水中约1分钟后取出,待茶包放凉后敷在眼睛上5~10分钟。双眼应各使用一个茶包。
- 有化妆习惯的人,应暂时停止化妆,避免刺激眼睛而延长痊癒时间;另外,化妆用品上的细菌也可能散播到另一只眼睛,因此应定期清洁化妆工具,并丢弃过期的眼部化妆品,包括睫毛膏、眼线笔和眼影。
- 若是平时常戴隐形眼镜,也应在痊癒前改戴一般眼镜,避免针眼患处的细菌藉由隐形眼镜扩大感染,或是影响镜片品质。
预防针眼的方法
- 不用未经妥善清洗的手揉眼睛。
- 规律清洗化妆用品,卸妆时特别注意眼周化妆品是否卸除乾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