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组织与牙周疾病
在探讨牙周疾病以前,首先要了解牙周组织。就像土壤支撑着树木,牙周组织便是支持牙齿的构造,又可分为牙龈、牙周韧带、牙骨质与齿槽骨,支持着牙齿和帮助牙齿发挥功能。当牙周组织生病时,统称为牙周疾病。一般常见的牙周疾病可分为牙龈炎与牙周炎。
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是牙龈发生急性或慢性发炎,最常导致牙龈发炎的原因是牙菌斑(俗称的牙垢)。当我们吃完东西,食物残渣积留在牙齿表面,正好提供口腔内细菌作为营养来源,黏附在牙齿表面同时不断生长繁殖,聚集、形成一层难以用漱口去除的薄膜,通常呈现半透明或白色状,便是牙菌斑。牙菌斑容易堆积在牙缝间与牙肉边缘,钙化形成牙结石,刷牙也无法去除,易造成牙龈炎。
长期的牙龈炎会让牙齿与牙龈之间的缝隙(牙龈沟)越来越深,形成牙周囊袋,造成牙菌斑与牙结石越积越多,进而侵犯更下层的牙周组织,影响齿槽骨,即称牙周炎。
远离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自觉症状不明显,一开始很容易被忽略,不过可以从生活中的小细节自我检测。当发现牙龈出血红肿(不论吃东西时、用牙线或刷牙时)、按压时会痛、牙龈从牙齿上剥离,有可能就是牙龈炎。牙齿使不上力、闷痛、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牙齿变细长或牙缝变大、牙齿动摇、口臭等现象,极有可能深层牙周组织已被侵犯、进展成牙周炎了。
保持清洁的习惯
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正确清洁牙齿与定期做牙科检查。清洁非以次数取胜,应以精準度判定。贝氏刷牙法与牙线是基本功,依个人口腔状况再以牙间刷或单束毛牙刷等工具加强。若有家人罹患严重牙周病、有抽菸、喝酒和吃槟榔习惯、糖尿病或特定全身性疾病与服用特定药物者,都有可能是牙周疾病的高风险群,需特别留意。
牙周治疗
一般牙周治疗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本治疗,包含牙周探测与X光检查、根面整平术(清除牙根表面的牙菌斑与牙结石)与口腔卫生的改善,约一个月后进行回诊与再评估。若第一阶段疗效佳,即进入维护阶段(每三到六个月的保养与维护),但若牙周病持续恶化,需进行下一阶段:手术阶段,利用局部翻瓣手术,深入清洁牙根表面;若需进行植牙手术,也可在此阶段进行。手术阶段后属于贋复阶段,若无其他贋复疗程,即进入维护阶段。整个牙周疗程与口腔卫生息息相关,尤其手术阶段,口腔卫生需达到一定程度,方能减少术中出血状况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不再害怕牙周病
若能正确洁牙与保养牙齿,多能远离牙周病的伤害;已罹患牙周病的患者也不需忧思过度,只要接受治疗与维护,都有不错的改善与预后。

. 大学牙医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