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头条

工作家庭两头烧...一按键让你不用亲自到医院也能顾好心爱家人

瘦身

2020-02-05

随着高龄化社会发展趋势,长期照护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家中如有长者或其他需要长期照护的亲友,其实照护与否的关键不在年龄大小,而在是否有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对于照顾者来说,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还是工作、家庭两头烧,难以兼顾,甚至临时有事,实在分不开身的窘境。

长期照顾家人,就怕临时有事......

王太太日前碰到的情形,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嫁入王家多年,一直过着职业妇女与家庭主妇的双重角色,刚开始虽然工作繁忙,两个小孩调皮捣蛋,让她经常有顾此失彼的感觉,但是由于有技巧地维持了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一直相安无事。

不过近年来孩子虽然渐渐长大,也懂事多了,不必王太太操烦,但是公公几年前中风后,复原情形不如预期,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只好聘请外籍看护照顾。
 
公公近年来必须定期到医院拿药,今天本来就是预定回诊的日子。虽然有外籍看护帮忙照顾,但王太太对于照顾自己的公公其实没有假手他人,一向都是三人一起去医院看诊,但是今天却出了状况。原来王太太临时接到公司通知,有重大状况一定要赶回去处理,然而王先生长年在外地工作,两个孩子也在上学,实在无法代班,因此只好先託看护带公公到医院,自己再看情况尽快赶去。

人不在医院顾亲人,看护讲话又听不懂.....

然而状况不如想像得顺利,一进了公司事情就处理不完,心中盘算着时间,公公应该已经看到医生了,可是情急之下没有先给看护一些钱付医药费,自己也一直走不开。就在这个时候,看护打电话来了:

「呆呆,公公叭哩撒巴都,捞班的妈达,骨噜谁萨哪个讲妈答,老班。」

王太太一听有如五雷轰顶,因为新来的看护中文还是不太行,而她也还来不及好好恶补一下印尼语。
 
「医生看完了没有?」

「哪割籤布酥咪都,三雷基妈打。」

「医生,医生!doctor!」

「doctor?oh~~衣酥搜说哪个浅要敷阿那个唷,阿拉撒鸡啰咪讲妈打,马答。」
 

查询款项、线上缴费,一次完成



王太太还是完全听不懂。本来王太太是想要不要让他们在医院等她来再说,但是一想起公公中风后,心智状态有退化的迹象,看护又是新来的,人又在医院,人生地不熟要是闹起脾气来就糟了,而自己到底何时能去医院,也说不準。

正在紧张时,突然想起之前已经透过 Visa 推广,在手机上下载了「医指付」APP,并且已经注册与认证完成。「医指付」的最大功用之一,就是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支付合作医疗院所的各种医疗费用,只要手机上有显示出这笔款项,代表「医指付」已经从医院的资讯系统中找到这笔费用,只要王太太按下缴款按钮,就可以直接付款,人不必亲自到医院,更不必排队批价。

王太太不禁想着:既然听不懂看护说什幺,不如先上「医指付」看看,如果看完门诊、拿到批价单与领药单,就可以在「医指付」上看到这笔纪录了。

果然有。王太太心中的大石头放了下来,她立马在「医指付」上缴费,并且确认缴费成功。

王太太立即回电话给看护「我付钱了,请你去拿药。」

「东故史本答,滴答阿巴阿巴,妈阿夫。」

「药,药!拿药!obat(印尼语『药』)」

「obat,ohoh~obat」

一会儿后,看护再度回电,这回她用了更聪明的办法:视讯电话,只见她手上拿着大大的药袋子,笑得开怀,还把镜头移到公公前面,让王太太放心。

王太太终于鬆了一口气,对着看护说「Terima kasih(印尼语『谢谢』)」

「你不是要带家人去看病?这边大致处理一段落了,快去吧」同事有如及时雨的一番话,让王太太整个放下心来,连番道谢后赶快往医院飞奔而去。

注:Visa 与各单位合作推出医疗行动支付「医指付」APP,合作单位如下:

其他医疗院所及发卡行将陆续加入。如果医疗院所的资讯系统没有与「医指付」连线也不用担心,你可以选择「扫描付款」─拿起你的手机,对準医疗机构的「医指付」专属 QR Code 进行扫瞄,一样可以线上立即缴费,快速又方便!有兴趣的民众可至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搜寻「医指付」,或扫描 QR Code 直接下载。

想了解更多,请参考 www.e-healthp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