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森教授检测了来自巴西、、印度、印尼、肯亚、黎巴嫩、墨西哥、泰国和美国等9国、一共259个瓶装水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其中93%的瓶装水,所有11个品牌都被检出含塑胶微粒,包括Aqua、Aquafina(百事可乐副牌)、Dasani(可口可乐副牌)、依云(Evian)、雀巢优活(Nestle Pure Life)和圣沛黎洛(San Pellegrino)等世界级品牌,还有Bisleri(印度)、Epura(墨西哥)、Gerolsteiner(德国)、Minalba(巴西)及饮料品牌娃哈哈(Wahaha)。
这些塑胶微粒的材质按照其在瓶装水的存在比例,依高低顺序为聚丙烯(5号塑胶;54%)、尼龙(16%)、聚苯乙烯(6号塑胶;11%)、聚乙烯(2&4号塑胶;10%)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号塑胶;6%),几乎是所有的塑胶材质都存在。另外,瓶装水中塑胶微粒的大小在100微米(0.1公釐)以上的(大约是头髮的宽度),经过滤採集后,计算出每1公升瓶装水平均约含10.4颗,若塑胶微粒大小在100微米以下者,由于无法过滤出,因此利用天文科学家在夜空中数星星的技术,得知每公升瓶装水约含325颗。更重要的是,这些塑胶微粒体积小到足以通过肠道(最小的到达6.5μm),进入身体的血液循环及器官内。
虽然目前尚无任何研究确认这些塑胶微粒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但梅森教授认为可能与部分癌症、精虫量稀少,甚至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和自闭症等都会有相关性。
看到这则新闻,潘怀宗老师跟各位读者一样,觉得瓶装水很糟糕,想看看是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没有。其实这样的方向,是错的,正确的看法是所有的瓶装水都有,此研究并非针对任何厂牌,而这样的研究显示,人类的水源被塑胶微粒全面性的污染,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值得全球关注。
为什幺说是全球性灾难呢?请看2017年9月份Orb Media同样委託纽约州立大学梅森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测试来自全球5大洲10多个国家共159个自来水样本。在这些样本中,平均有83%的自来水受到塑胶微粒的污染,其中美国的自来水污染率最高,高出平均值达94%,第二及第三名分别是黎巴嫩和印度,英国、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虽然污染程度最少,却也高达72%,不遑多让。
研究人员在美国抽验每500ml的自来水样本中,发现4.8种材质的塑胶微粒,比欧洲样本的1.9种塑胶材质明显高出许多。其他列入自来水样本研究的国家包括乌干达(污染率81%),厄瓜多尔(污染率75%)和印尼(污染率76%)。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组(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之定义,塑胶微粒指的是小于0.5公分(5mm)的塑胶碎片,可分为三种来源,第一种是塑胶原料,将其融化后製成更大的塑胶物、塑胶片,第二种是大块塑胶分解后的小分子,第三种是纤维,来自聚酯纤维等的合成织物。
在这个塑胶氾滥成灾的时代,举凡牙膏、沐浴乳、洗面乳等日用品,尤其是市售主打去角质、磨砂和深层清洁的美妆产品中,都含有塑胶微粒。
根据2017年12月4日《每日邮报》报导,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 of Ghent)和英国艾克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所食用的大多数海产肠道内,都藏有塑胶微粒。平均一份淡菜内就含有约90颗塑胶微粒,6颗生蚝则含有约50颗。这代表一週如果吃两份淡菜,一年就会吞下11,000颗塑胶微粒。结果真的非常令人震惊,这也意味着海鲜中的海洋塑胶微粒早已透过食物链循环,进入我们的身体。对此,世卫组织WHO已着手进行塑胶微粒对健康的影响评估调查。
那到底塑胶微粒是如何全面污染地球呢?科学家认为主要是由各种塑胶製品,在使用、分解过程中散布出去的。大到塑胶製的家具、建材、轮胎,小到像是塑胶袋、保鲜膜、保鲜盒、塑胶杯、宝特瓶、碗盘等,其实都是塑胶微粒的来源。塑胶微粒常会黏附有毒物质如塑化剂、双酚A、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香烃(PAHs)等,具有吸附并释放有毒物的双重特性。如果被丢弃至海中,常被海洋浮游生物或贝类误食,再经由食物链,毒素逐渐放大并累积在中高阶掠食者的体内,衍生出更多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国际社会近年来逐渐重视塑胶微粒对海洋的危害,各国也陆续修法禁用塑胶微粒。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立法禁止个人清洁用品使用塑胶微粒,美国签组在参众两院获无异议通过的《无柔珠水域法》,2017年7月1日起不得再生产含有塑胶柔珠的洗面乳、牙膏及洗髮精,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销售,以保护美国水域。加拿大小组也早于2015年7月30日宣布禁止塑胶微粒的使用。
由于塑胶无法自行分解,若是没有做好回收,在自然环境中,它会成为千年不坏的现代化石。潘老师在此也呼吁读者们,为了环保及自身的健康,千万别再购买瓶装水了,因为这种是花钱买污染环境的不智之举;另外,要儘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胶製品,配合世界各国小组的减塑行动;在女性朋友方面,不管是保养品、彩妆及个人清洁护理用品中,留意不要使用含有柔珠的产品,共同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尽点心力。如果能够这样,才算是看了这则新闻后,所应该有的认知和行动喔!
作者简介:潘怀宗,经历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药理所教授(兼任);国立政治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基础医学概论」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