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之所以恶名昭彰,是因为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生在卵巢的肿瘤通常以良性居多,较常见的有畸胎瘤、巧克力囊肿、水瘤等,而发展为卵巢癌的机率,在地区,约每10万个人中有4个人可能发展卵巢癌。
而截至目前为止,仍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例能够在第一期就被诊断出来,大多数的病例通常发现时,已经到第3期了,尤其是50、60岁以上的病例,更是高达3/4的比率在第3、4期才能够被诊断出来,所以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太迟。
卵巢癌进展慢的,有可能会变很大,但是进展快的,可能等不到变大,就已经变严重了。换句话说,只有恶性度低的,才会慢慢成长至变很大后才被发现,大颗的卵巢肿瘤是良性肿瘤占多数;但恶性度高的,多数也不会在早期就造成患者的不适,例如腹水很多、贫血等。
仔细分析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发现约9成以上的患者在被诊断出卵巢癌之前的数个月或数週,就经常感觉腹部肿胀、胀气、食慾减退、体重异常减轻等不适症状,或腹壁、肚脐、腹股沟、颈部出现不正常的肿块,并且常见腹水与四肢水肿的毛病,不过因为阴道没有异常出血的现象,所以患者多半会误以为是肠胃方面的毛病,常常第一个念头就是检查肠胃方面有无问题,但就不会想到是卵巢的问题,等到检验出癌症指数过高、有恶性肿瘤的迹象之后,才会被转诊到妇科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卵巢因潜藏于腹腔之内,不易检查、不易触及,当这些症状出现时,这个疾病在腹腔内已经呈现瀰漫性的扩散与转移,不但后续的治疗上(手术清除肿瘤、化学治疗)十分困难,预后也较差。
更夸张的是,许多长了卵巢肿瘤、卵巢癌的妇女,整个肚子肿得像颗球一样,却自以为是发福,卯起来做仰卧起坐、有氧舞蹈、韵律操,结果不但没减到肥,肚子反倒是越来越大。不要轻易忽视任何来自身体的警讯,只要有不正常的下腹部疼痛、下腹有压迫感、腹胀不适、经痛或自己触摸到腹部有不明的硬块,尤其有持续2週以上的下腹不适或胀痛且经服用肠胃药未见改善,请马上到妇产科检查一下,通常照个超音波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卵巢肿瘤在作怪,此外抽血检查CA-125、HE4检测也可以协助诊断。
至于没有这些不适问题的熟年女性,不妨趁着每年做子宫颈抹片检查时,请医师顺便内诊、检查骨盆腔,曾有案例因而意外发现有卵巢肿瘤或子宫肌瘤的迹象。
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过卵巢癌或本人有危险因子,最好在每年抹片检查时,请医师特别注意内诊,必要时做阴道超音波和CA-125、HE4检测。如果能「早生贵子」,甚至餵母奶,或使用几年口服避孕药,则是个预防卵巢癌发生的好方法。
郑医师的妇科诊疗室
发现卵巢癌的9个线索
- 胀气
- 消化不良
- 食慾减退
- 出现腹水、四肢水肿
- 腹壁、肚脐、腹股沟、颈部有不正常肿块
- 腹部肿胀
- 频尿
- 下腹疼痛
- 体重异常减轻
- 停经后出血
预防卵巢癌的方法
- 早生贵子。
- 餵母奶。
- 长期不孕者、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有卵巢癌家族史者,35岁以后每年做两次阴道超音波扫描及抽血检测CA125、HE4。
- 服用口服避孕药。
- 下腹不适超过2週以上,且肠胃科治疗无效,速至妇产科检查。
哪些妇女族群比较容易得到卵巢癌?
卵巢癌是105年国内女性癌症死因第7名,而卵巢癌的发生不容易预期,也不容易早期诊断,而且一旦被发现,常常已是癌症末期,因而素有「隐形杀手」之称号。
卵巢癌好发于没生过孩子、初潮来得早(11岁以前)、月经停得晚(52岁以后才停经)、长期(1年以上)打针或服用排卵药者的妇女,但使用排卵药且后来怀孕生子者,就抵销了排卵药的不利影响。
女性每怀1胎,卵巢可休息10个月,再加上哺乳半年到1年,可休息18至24个月,怀孕生育及哺乳,可降低卵巢癌发生率。一般来说,生过好几个孩子或多次怀孕过的妇女与生育、怀孕次数少的妇女相较,罹患卵巢癌的机会较低,因为卵巢不停地排卵比较容易导致卵巢癌,而怀孕生产正好可以让卵巢休息,如果能餵母奶,因为延长月经暂停的时间,也可以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至于家族中有人罹患过卵巢癌的女性,虽然风险比一般人高,不过因为卵巢癌仍多属偶发性而非遗传性的癌症,真正家族性遗传的卵巢癌,大约只占卵巢癌发生率的10%以下。
卵巢癌好发的高危险族群、发生原因与预防之道
卵巢癌危险族群1:未曾生育过
发生原因
没生育,卵巢会一直排卵,卵泡不断地破裂、修复,导致基因突变,或有致癌物质从卵泡的破裂处进入卵巢内,造成卵巢癌的机率越高。
预防方法
- 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1年,可降低10%的卵巢癌罹患率,服用5年可降低50%的罹患率。
- 不生育的女性最好在医嘱下服用口服避孕药,让卵巢暂时休息。
卵巢癌危险族群2:初经来得早(11足岁前)、停经停得迟(52足岁后)
发生原因
- 卵巢排卵的时间比一般人常,罹患卵巢癌的机率越高。
预防方法
- 服用几年避孕药或多生几胎,以减少罹患卵巢癌的机率。
卵巢癌危险族群3:连续打针或服用排卵药1年以上
发生原因
- 排卵药本身并不会致癌,但使用排卵药时,卵巢每个週期会排出不只一个卵子,造成更多破裂处,产生卵巢癌的机率就更高。
预防方法
- 尽快怀孕生子、哺餵母奶,让卵巢休息,抵销排卵药的不利影响。
卵巢癌危险族群4:有卵巢癌的家族病史
发生原因
- 家族中若有人罹患过卵巢癌者,同家族女性罹患的风险会从1.6%上升到5~7%,比一般人高,不过这些仍属偶发性(sporadic)而非遗传性(inherited)卵巢癌。
预防方法
- 做基因检测。
- 35岁以后,每3~6个月做阴道超音波及CA-125、HE4抽血检查。
卵巢癌危险族群5:乳癌患者
发生原因
- 卵巢癌和乳癌一样都是受荷尔蒙刺激而形成肿瘤,根据研究发现,卵巢癌和乳癌有一个共同的基因BRCA1,使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机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
预防方法
- 做基因检测
- 每6个月做阴道超音波及CA-125抽血检查。
卵巢癌危险族群6: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含巧克力囊肿)
发生原因
- 亮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目前被认为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很大关係,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异位瘤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是一般妇女的2至3倍。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经常会附着在卵巢上,最常见的是产生所谓的「巧克力囊肿」,因为巧克力囊肿包含着子宫异位的细胞发生的出血,引起发炎可能会造成卵巢细胞异常。
预防方法
- 每6个月做阴道超音波及CA-125抽血检查。


另外,根据国民健康组调查也发现,卵巢癌死亡率增加也与国人饮食西化和肥胖问题有关,因此多食用健康饮食及多运动,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本文摘自《郑丞杰医师的妇科诊疗室》/郑丞杰(妇科权威医师,专长妇科肿瘤与妇女健康)/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