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龄化浪潮来袭,金管会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符合高龄者需求的创新金融服务,可结合医疗或安养等服务机构资源,让的高龄者可以实现在地老化愿景。
安养信託是什幺?
银行业推出的「安养信託」就是可以满足上述目标的好商品。安养信託结合「金融」与「服务」,透过信託制度将财产专款专用,让高龄者可以在身体健康、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提早规画晚年财产用途,藉此达到财产保全,并支应自身医疗与长照费用等理财目标。
此外,还可以预防老年意识不清或是失智后财产的安全疑虑,更能免于被诈骗的风险,也可以对家庭财务预先规画,免除子女不当的财产争夺问题。
近期5大公股银行都积极推动安养信託,例如华南银行推出「安养愉生传承信託」方案,透过建立完整谘询管道,期望结合老人服务中心、安养照护机构等异业综合性服务,提高信託商品的附加价值,并服务安养信託客群。
合作金库则是以4大构面建立创新的信託服务,包含租赁权信託、营建资金信託、预收款信託及安养信託,期许运用信託机制提供整合性服务,协助业主建立筹资管道,确保「安养宅」能够顺利完工。
不过我国安养宅并无专营机构,卫生福利部的长照10年计画2.0也未纳入信託机制。因此,若由银行或信託业者担任资金中介机构,透过银行接洽特定银髮族客户担任投资人,将钱存进信託帐户,并规画未来以该资金取得安养宅的入住资格,接着银行再与建商共同成立安养宅专案,且在完工后交给专业的养老管理机构负责营运,将可为社会创造更大福祉。
安养信託的导入,不仅能为高龄社会注入资金活水,也可以视为一个金融创新方案。目前已有25家银行推出安养信託,根据信託公会统计,截至2018年第3季,累积的信託资产规模已达146亿元。
期望未来金融机构能推出更多「创新服务」,特别是应开放长照产业化,鼓励异业合作,让银行可以结合安养宅趋势,利用信託契约提供更多老年安养服务,完善老年社会的生活所需,才能将建设成一个能让人「安心终老」的地方。
(本文作者为《Smart智富》月刊专栏作家、国立政治大学副校长暨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退休基金协会理事长、风险与保险学会理事长)
作者简介: 《Smart智富》成立于 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