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匏瓜 鲜果好烹煮、老熟变容器
古代人没有水瓢,就利用身边的东西来製作用具舀水,而葫芦,就是很常见的容器;戏剧里的道士,也会用葫芦来装 丹药,认为它是可以凝气不散的法器。夫妇结婚,要喝「合巹」酒,巹(ㄐ|ㄣˇ)就是将葫芦剖成两半,用来盛酒的酒器。虽然它存在的历史很悠久,但一直到现在,仍是市场上很常见的食材,它就是匏瓜或称扁蒲,闽南语则是蒲仔。
匏瓜盛产于5月至10月,桃园、嘉义、云林、高雄、屏东都是产区。它的外形有圆有扁有长有短,也有像天鹅或是葫芦形状,果皮颜色则有淡绿素面和青色虎斑之分,有斑纹的又被称为花蒲。我们在市场常见的有:长得像牛腿的长扁蒲、上窄下圆像西洋梨的水壶蒲,还有上小下大腰细的葫芦蒲。虽然外型特色很多变,不过,煮熟后都是软嫩爽口,是很清爽消暑又营养的夏季佳餚。
匏瓜是爬藤植物,全株有毛,长有捲鬚,开白色的花,很多农家在庭院搭个棚架就能种植,又能遮荫纳凉。它的果实从外皮到瓜籽都能料理,热量低水份多,含有钙、镁、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C跟B群等,有利尿效果,有助改善水肿问题。
盛产时可以把它刨丝晒乾,就成了蒲仔丝、蒲仔乾;有些商人会将酸菜、猪肉丝、笋片、红萝蔔,用蒲仔丝绑在一起,加点姜丝就煮出好喝的汤。果实不採收放到老熟表皮硬化,就能用来製作器具,甚至可以雕刻成工艺品呢。
挑选匏瓜当然是越嫩越好。不管是虎斑花蒲或淡绿扁蒲,口感与料理方式大同小异,挑选原则差不多。外皮光滑细嫩,完整无损伤,而且绒毛分布均匀,新鲜度较佳;梗蒂梗颜色翠绿表示刚採收不久,变乾和萎缩的,就是已经存放一段时间。如果不打算立刻煮食,可以整颗匏瓜用纸包好冷藏;如果只切食一半,剩余部分要连同外皮用保鲜膜包好再冷藏,尽快食用完毕,避免水份流失果肉乾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