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国人十大癌症死因显示,大肠癌名列第3名,去年共有5265人死亡,平均每天14人死于大肠癌,每位罹患大肠癌的患者平均少活13.2年,死亡率占所有癌症的22.6%。专家指出,发生大肠癌的主因,与国人狩猎型饮食偏好有密切相关,建议多吃蔬果、少肉食,并养成规律运动、每天排便的好习惯。
乳酸菌协会荣誉理事、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杰指出,据统计,国内每年约有1万4千人罹患大肠癌,主因与国人多外食、喜爱油炸、烧烤、高油脂,以及多肉少蔬果的狩猎型饮食偏好有关,会造成肠道内的坏菌多于好菌,就容易罹患大肠癌。
蔡英杰表示,日前曾针对国人肠道内的好坏菌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指标性的坏菌,如肠桿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桿菌等比例偏高;而指标性的好菌,如双歧桿菌、乳酸桿菌的比例则偏低。坏菌容易破坏肠道表皮层的完整性,引发发炎反应,久而久之就会增加罹癌风险。
上班族外食比例高,须特别注意。蔡英杰强调,上班族在高压、长工时的工作环境下,饮食时间容易不固定,导致外食机会增多,若3至5天才排便一次或时常拉肚子须特别留意。饮食型态应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的食物,以及肉类,多吃蔬菜、水果,或喝优酪乳补充肠道内的好菌,并养成规律运动,以及天天排便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