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头条

遵守医学博士3个饮食节律,吃对时间变瘦还抗发炎

瘦身

2019-12-05


→何谓失败:每天饮食摄取的卡路里没有配合生理时间,导致发胖,且有可能罹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各类疾病。
→何谓成功:每天饮食摄取的卡路里配合生理时间,帮助减重、增加活力、降低饥饿感,并防止糖尿病及心脏疾病。

科学原理很简单:
截至目前为止,你关心的可能只有「何种」食物,也就是盘子上的东西可分成哪几种主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等等。这幺多的规则,这幺多的警告。我完全明白,维持或是遵循健康的饮食计画为何不可能做到。

某一年,脂肪是坏东西;隔一年,脂肪是好东西;然后变成某几种脂肪是好东西。又或者某些不好的脂肪其实也还可以?就算你知道这些瞬息万变的规则的最新资讯,而且对于营养,你懂得比你的医师还多,减重也仍可能是一大挑战。再者,随着年龄渐长,这件事的难度会不减反增。

新来的病人第一次走进诊间,我就能在五秒钟内看出此人是否和自己的生理时间同步。洩漏天机的,正是 腰腹肥胖

作息失调

腹部脂肪

之间有直接关联。如果生理时间状况良好,身体状况也就好;不然,消化问题和新陈代谢问题必定会发生。



之前也解释过,身体内部有数十个时钟,和日升日落步调一致、彼此之间也相配合之时,你就是一架跑得顺畅无比的机器,所有事情都在对的时间,以对的顺序、完全同步的节律进行。身体负责消化和新陈代谢的部位各有各的时间表:

・肝脏:肝脏不只是身体的过滤系统,也控制了肝糖、胆固醇还有胆汁的製造及分配。
・胰脏:负责胰岛素和血糖的升降。
・消化道:準时推进食物,并吸收体内所有细胞维持健康、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营养素。
・肌肉:我们不会直接想到肌肉是新陈代谢器官,但是比如身体要爬楼梯或眨眼睛,需要释放脂肪和糖分以获得能量,这时就会将其释放到需要消耗能量的肌肉中。
・脂肪细胞:除了其他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工作之外,体内每一个脂肪细胞也会製造荷尔蒙,告诉你现在是饿还是饱。

我甚至还没开始深入谈步骤繁多的消化过程中,基因蛋白质与酵素这个複杂的问题。(比如 BMAL1基因会让 NAMPT酵素开始製造 NAD化学物质,致使 SIRT1基因开始分泌荷尔蒙胰岛素,导致肝糖释放或是脂肪储存 ⋯⋯等等複杂的机制乘以一百。) 若有哪一个消化或新陈代谢的化合物失调,就会干扰整个系统,这就像是拿掉了一个重要的小零件,结果导致整部机器停摆。

又或者,这个譬喻如何:消化过程就像是好几列离站的火车,一列进了隧道,后面跟着一列又一列。每一列都按照时间表去了该去的地方,没有发生事故。现在想像一下有两列、四列或是一百列火车在同一个时间往同一个隧道驶去。时间表乱了套,结果就是大塞车。



你的饮食没有配合生理时间的步调时,结果就是大增胖。脂肪过多加上新陈代谢荷尔蒙功能失调,会导致发炎以及氧化,这又会导致几乎所有已知的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癌症、糖尿病。藉由把饮食关心的重点转向「何时」吃,暂时忘掉吃「什幺」,就可以避免,甚至扭转上述现象。 不改变吃「什幺」,只改变「何时」摄取热量,体重就会下降

其中一个方法是遵循限制饮食时间节律。二○一二年有项研究,加州拉雷亚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连续不断餵一组老鼠吃高脂肪的食物,另一组的老鼠则餵食同样分量、同样菜色的食物,但可以吃的区间只有八个小时。二十四小时吃到饱的老鼠变得肥胖且罹患了糖尿病;限制用餐时间的老鼠体重几乎没有增加,而且保持健康。

在后续研究中,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把老鼠依照饮食类型分为四组(高脂、高糖、高脂又高糖、还有粗磨穀物控制组),每天给予相同热量。各组当中,又将老鼠分为 限制时间饮食(餵食的时段分别是九、十二、十五小时)以及 不限时饮食(二十四小时不断餵食)。可想而知,为期三十八週的研究结束时,吃个不停的老鼠变得肥胖、罹患糖尿病。九小时和十二小时组别的老鼠,无论饮食类型,都维持苗条健康。

再补充一些该研究中颇有意思的事情:有些限制饮食时间的老鼠在週末时可以二十四小时吃个不停,但体重并没有上升。有些老鼠原先随时都有食物可吃,后来改成限制饮食时间,原先增加的体重全都减掉了。虽说这些是针对老鼠而非人类所做的研究,但 将饮食限制在八或十二个小时的区间当中,用在我们人类身上也可说是有道理。

毕竟,消化道工作按照的是四小时的超昼夜节律( ultradian rhythm),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昼夜节律当中比较小的循环。 每四小时吃东西(以八到十二小时为整体饮食区间) 有助于你维持绝佳的消化生理时间。


【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