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阻塞简称肺阻塞,发作起来可致命,永和耕莘医院的卫教资讯显示,每1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人因肺阻塞而死;在,每年有5000人以上因为肺阻塞而丧命,已故的知名艺人孙越也是因为肺阻塞急性发作而逝世,让艺坛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 (编辑推荐:肺阻塞佔全台死亡率10%!一篇看懂哪些祸首最伤肺)
爬楼梯就喘不停的人,可能是肺阻塞患者
抽菸是肺阻塞的高危险因子,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理事林庆雄曾指出,肺阻塞所造成的死亡80%与吸菸有关。辅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伟伦表示,超过40岁、有抽菸习惯、运动或爬楼梯时会气喘吁吁的人,罹患肺阻塞的机会非常地高。除了抽菸,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与粉尘多的环境里,也是肺阻塞的危险因子。
气喘与肺阻塞相似,症状发作年龄与时间是辨别关键
也有很多人深受气喘所扰,而气喘的症状与慢性肺阻塞相似,总让人搞混。辅大医院有一名67岁罗姓妇女跟上述的刘姓男子一样有高音唱不上去的情形,也常伴随咳嗽症状,但她却被确诊为气喘。刘伟伦表示,虽然气喘和肺阻塞的临床症状相似,但若长期「咳、痰、喘」的症状出现在20岁之前、且有家族病史者、症状多在清晨或深夜发作,大部分都是气喘患者。
为何在清晨或深夜症状发作多是气喘患者呢?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部主任杨贤鸿指出,凌晨4点时,人体的肾上腺素特别低,基础体温也低,是一天之中免疫力最低落的谷底,所以由过敏、流感等传染病引发的气喘患者最容易在这个时候发作。
肺阻塞早期症状不明显,日本教授教你一招自我检测
刘伟伦提醒,不管是气喘或肺阻塞,病患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便出现些微症状,病人也常自以为是感冒引起,常常是等到急性发作送到急诊、甚至是加护病房救治时才发现。
日本医科大学呼吸器内科特任教授木田厚瑞教大家一个简易的自我简测法,判断自己罹患肺阻塞的可能性。首先坐在椅子上尽可能吸入最多气,接着捏住鼻子以最快的速度从嘴巴将肺里的空气全部吐出,如果吐气时间超过10秒,很有可能是肺阻塞问题,要尽快就医检查。
以下表列出肺阻塞、气喘的症状及分辨方法。建议民众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尽量就医检查、确诊疾病,依照医师嘱咐定期用药治疗,才能减缓症状及复原。
肺阻塞 | 气喘 | |
两者共同点 | 高音唱不上去、咳嗽 | |
风险因子 |
|
|
症状 |
|
|
两者旳判定 |
|
|
小心肺阻塞夹带「共病症」,死亡率倍增
肺阻塞常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当患者被诊断出肺阻塞后,共病症很容易被延误诊断,甚至错失治疗黄金期。除此之外,共病症本身也会加重肺阻塞对健康的影响。
肺阻塞的共病症包含:
- 心血管疾病:如心脏衰竭、高血压。
- 代谢症候群:如糖尿病、肥胖。
- 忧郁症
- 骨质疏鬆
- 恶性肿瘤
- 支气管扩张症
彰基医院医疗长林庆雄指出,心脏衰竭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急性恶化,导致呼吸衰竭,死亡风险会增加2~3成。不只心血管问题会加重肺阻塞症状,有时肺部的问题也会反向造成心血管疾病,彰基胸腔内科主任林圣皓表示,肺阻塞影响左心室充血功能,进而减少心脏输出的血量,引发心脏血管相关疾病;国外研究显示,在肺阻塞患者中合併有心脏血管疾病风险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
同时有心肺共病的人,死亡率是没有共病问题的人的2倍。有抽菸史的心脏血管疾病患者,当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2週以上,要强烈怀疑自己是否合併有肺阻塞,赶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预防肺阻塞,试试唱歌练腹式呼吸
要预防肺阻塞,人最爱的KTV唱歌活动是不错的方法。日本南越谷健身会诊所院长、医学博士周东寛指出,肺阻塞的预防、治疗方法多以腹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能提高肺部机能,而唱卡拉OK就可以训练腹式呼吸。 (编辑推荐:医院设卡拉OK改善肺阻塞,兼减肥效果唱一首烧20卡!)
在锻练肺部机能之外,让自己避开致病因子更重要,比如空汙、菸害,建议大家要做到以下4点:
- 戒菸
- 戴活性碳口罩
- 减少室内外空气汙染
- 适当的运动锻鍊、呼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