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医学中心及时救治 青壮年脑中风患者三起
日前,随着气温骤降,彰基医学中心在同一天接连收治了三名约40岁左右的青壮年脑中风患者。在急诊会同脑中风团队的紧急治疗下,这三位患者成功度过了危险期。彰基医学中心急诊部副主任李宗翰医师提醒民众,最近青壮年中风案例逐渐增加,呼吁大众平时降低危险因子,发现中风症状应?速就医,以确保顺利抢救。

在这个原本应该愉快的周末下午,气温的骤降却带来了三起脑中风病例。其中两名患者在和美119救护员的初步评估后,被迅速送往彰基医学中心。这三位患者都是年仅四十的青壮年,令急诊医师感到意外。
李宗翰表示,他当天经手了三位年轻的中风患者,这让本应是家庭及社会支柱的患者顿时陷入困境。他举例指出,其中一位失语的女性患者被发现有左侧脑梗塞,立即接受溶栓药物治疗,随后进行取栓术,成功避免进一步的脑组织损伤。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中风是因血流受阻造成大脑区域缺氧的情况。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的情况。脑中风是全球人口死亡与失能的主要原因,终其一生的发生率是六分之一;国人十大死因统计显示,111年度脑血管疾病为10大死因的第5名,平均每年夺走1万多条宝贵的性命,约40分钟就有一人离世。每年有四万多人中风,好发于六十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有发现青壮年中风的案件数变多,小于45岁的年轻中风已经爬升至15-20%(约?每年8000人)。发病后即使存活,通常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也是我国成人残障的主因之一,除了影响生活品质,也造成家庭负担。
李宗翰表示,当天他在短时间内经手了三位中风患者都才四十岁,本是家庭及社会的支柱,突然的生病让人不知所措。例如这位突发失语的女性,发现左侧脑梗塞,当下立即给予溶栓药物,之后行取栓术打通血管,避免脑组织进一步的坏死。在一项研究显示:1582个中风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8.5岁,七成为阻塞,三成为出血,高血压、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诱发年轻人脑中风的原因。我们也发现年轻的病人经常忽略三高疾病的控制,且较容易暴饮暴食,常见的危险因子包含:
- 高血压:50%的患者有高血压,应养成天天量血压的习惯。
- 糖尿病:特别是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会影响心血管进而造成中风,应遵照医嘱定期追?及用药。
- 高血脂:导致动脉硬化,超过25%的患者有坏胆固醇(LDL)过高的问题;饮食应减少动物脂肪、拒反式脂肪食物。
- 吸烟:直接损害血管,超过10%的患者与吸菸有关,直接吸菸或吸入二手菸,都会增加风险,鼓励民众要立即主动戒菸。
- 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20%的患者有肥胖的问题,超过3分之1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规律运动习惯可降低脑中风风险。25%的患者未摄取均衡饮饮食,尤其是缺乏蔬果等纤维质。
- 过量饮酒: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个中风者有饮酒过量的问题,女性每日不宜超过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则不宜超过2杯。
- 心脏病和心律不整:9%的脑中风与心律不整(如:心房纤维颤动) 或其它心脏疾病有关,应寻求医疗专业建议或治疗。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中风病史。
- 过度压力:持续性的过度压力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高环境污染和气候的急遽变化的环境也是造成中风的因素。因此受到极端气候、不良的生活习惯,体重过重等因素影响,以往我们认为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近年却越来越多年轻族群发病。除了控制慢性病,改变生活习惯,当不幸发病时,更应尽速就医。
针对缺血性中风,近期有关中风的治疗时间也有调整,健保署于2023年10月1日起,将血栓溶解剂的使用时间从3小时调整为4.5小时内,取栓手术时间从8小时内改为24小时内。彰基脑中风团队已在此之前就开始按照国际指引延长治疗时间,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强调时间是拯救脑部的关键。
李宗翰呼吁民众关注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过量饮酒、心脏病和心律不整等,以预防中风的风险。若出现中风症状时,如口齿不清、脸部歪斜、一侧肢体无力等,应立即前往急诊,切勿错过黄金抢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