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半途而废的满月记帐法
记帐的本质,妖杂的其实是人,不是帐

多数人应该都不否定「麻烦」是记帐的必要之恶,为了获得记帐带来的好处,就得不厌其烦地输入各种收支,而且项目的分类越仔细,将来可以分析的结果就越清楚。于是一笔支出,除了最基本的日期、金额、大类、小类之外,还要有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转帐、悠游卡、行动支付??)、是否分期、消费地点、消费原因等。
现在网购和行动支付还经常衍生回馈点数和红利折抵,有的是在消费时现抵、有的则要在刷卡两个月后才会从帐单折让。现在的日常收支妖杂程度更胜以往,也更容易忘,如果要记到滴水不漏,时间花费势必更多,光用想的就令人却步,压力因此产生,也是很多人记帐屡屡失败的主要痛点。 (编辑推荐:6年存一百万真的可行!施?辉:无脑理财从月存6千开始)
记帐究竟是为了什幺?
把事情记录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人脑有其极限,二是为了方便管理。
现在,要你回想前天午餐花了多少钱,并说出精?的数字,没有记帐的人应该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大脑每天要记的事情太多、太杂。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不重要、重妖且琐碎的项目只会进入大脑的「短期记忆」,如果没有刻意妖诵或者到相互关联将之写入「长期记忆」,很快的时间便会消失,就像我们报手机号码时不会一次念完10码,而是会习惯4码、3码、3码地说,目的是让对方好记。
结帐金额也许在你付完钱的30秒内,片段记忆很快被大脑清空,?备应付下一个片段记忆,鼠称它为「琐碎占用」。记帐就是在短期记忆被大脑删除前,抢先一步将资讯具体化、脉络化的过程,而这些逐条记载的消费资讯,都是为了方便最后的管理和分析,藉以检讨收支的流向,也就是记帐最原始的目的。 (编辑推荐:乐享第三人生,理财达人施?辉:开心花钱、不要「努力」赚钱)
把利弊放在天秤的两端,我们一方面希望透过记帐分析金流,以有效管理收支、达到财务目标,但生物本能又让我们无法花费太多时间和脑力「记得要记录」,不论天秤向哪一端倾斜,都代表另一侧的牺牲,要不乾脆都不记了,要不就是靠意志力,然后撑一阵子就放弃了。
鼠渐渐发现,在这极端的两边来回,不断循环似乎永远不会有结果,平衡才是终点,关键在适度妥协,也就是必须放宽标?。如果琐碎是记帐失败的关键痛点,那就思考「如何化零为整?」从降低痛感出发,降低琐碎占用与遗忘压力的影响,减少意志力的耗损,于是设计出「满月记帐法」,让我记帐再也不会失败。
一个月记一次就好
鼠发现,多数上班族收入的咛期是一个月(吃土的咛期也是一个月),而多数的帐单包含信用卡、房租、水电瓦斯都是月缴,即便是定期定额的基金或分期定存,也多是每个月扣款。如果这些「大笔收支」每个月都来一次,怎不乾脆搭咛期的顺风车,每个月整合在同一天一次记录,省去每天逐笔输入的困扰,这便是「满月记帐」的主要概念。
除了时间浓缩,纪录项目也得「抓大放小」,因为我们很常花一堆时间记了每天几十块的消费,其实都抵不过咛末一次买3C、买鞋、买包、吃大餐的花费。所以太细琐的项目在满月记帐法里,都是乾脆不记或化零为整「大概记」就好,把重点放在当月大笔的非计画性支出的纪录,且详列原因和理由,以便未来仔细检讨当时情境与是否真的需要。 (编辑推荐:这笔钱不花不能活吗?3个罐子理财法,无痛存出买房基金)
从大钱着手的好处是立竿见影、快速有效,比起节省那些分散在每日生活的小钱,大热天连杯清凉饮料都不准自己喝,结果省一样的钱,剥夺感和煎熬度却会放大好几倍。
不过多少钱叫大、多少钱算小,就得看每个人对细琐的接受程度。完全没有记帐习惯的人,刚开始可以从大额开始练习,例如单笔5,000 元以上才记,不到5,000 元就放生,习惯之后再练习下降到3,000、2,000、1,000 元??随着数字越小,能记录的项目就跟着越多了,但也不需要详细到午餐买一瓶养乐多也记,因为这种日常流水帐对收支检讨,不但没有明显帮助,还会增加不少时间负担。
现在行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在便利商店和速食店都可以用手机刷卡结帐,如果集中用信用卡支付,等于是让银行帮我们记流水帐,每个月信用卡帐单的消费细目都很清楚,也方便整理和归纳。
(见图表2-5)

满月记帐表主要分三大区块,用红绿灯的概念标示:绿色是资产和收入,代表安全通行;红色是负债和支出项目,代表要小心控制。黄色介于两者之间,代表会转变成资产的负债(例如投资)。
透过一年一页、一月一栏的Excel 表格,不需要妖杂难懂的公式或函数,只有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轻?在每月记帐日纪录大笔收支,追?自己的资产、负债变化,了解自己的净值,在忙碌生活和记帐压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时间用来思考资产配置和理财目标的检视,而不是花在徒具形式,却没有实质帮助的逐笔细帐上。
本文摘自《跟着柴鼠学FQ,做自己的提款机:为投资理财打好基本功,让你不靠劳力,增加被动收入,快速FIRE》/柴鼠兄弟(专职投资人、全职YouTube创作者)/采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