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痒抓循环现形 小心「异肤」找上你
「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Dermatitis)是常见慢性皮肤过敏疾病,可能因遗传,或外在环过敏原,而触发皮肤搔痒、红肿、乾燥症状。轻症异位性皮肤炎大多好发红疹、皮肤乾、脱屑,然而,一旦反覆发作恶化,可能造成皮肤破皮、结痂硬化、糜烂、苔癣化等症状。
该怎幺检视「异位性皮肤炎」有没有找上自己呢?痒搔抓循环(Scratch itch cycle)是很好的指标。当「发痒→搔抓→异位性皮肤炎」反覆形成循环,皮肤科医师建议,把握黄金治疗时间及早就医,就有机会「早期治疗」,止痒打破「痒搔抓循环」,避免肤况继续恶化。
新福音!外用药膏治疗「异肤」有解
普遍而言,治疗异位性皮肤炎主要常用外用药膏局部治疗,在局部患处轻轻涂抹外用药膏。
1.传统类固醇药膏
目前最常见以类固醇药膏治疗异位性皮肤炎,皮肤科医师会依患者症状轻重,判断用药剂量,开立类固醇药膏处方笺,指示患者间歇性使用,来抑制局部发炎反应。
2.新一代非类固醇药膏
卫生福利部通过「新一代非类固醇药膏」,同样具有疗效及安全性,适用轻度至中度异位性皮肤炎病患,副作用风险极少,可以长期使用。

除了外用药膏局部治疗外,医师也会依病患病况及需求,?取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等全身治疗,或抗生素、湿敷等疗法。
三大QA 破解「异肤」迷思
既然异位性皮肤炎是慢性疾病,治疗时程漫长,寻求正规求医管道外,也常上网爬文、或向亲友交流讨教治疗方法,过程中会慢慢浮现许多疑问,常见问题大多来自于对类固醇用药的担心,亟需专业解答。以下整理三大用药护理常见问题。
Q:担心类固醇药物产生皮肤变薄、痘痘等副作用,该怎幺办?
A:类固醇药膏确实是目前治疗异位性皮肤炎主力,的确可能产生皮肤变薄、萎缩,及血管扩张、痘痘等副作用,但这属于处方笺用药,基本上,医师投药会控制剂量,短期适当使用较不须太担心。
若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比较需要担心副作用,可以询问医师能否使用「不含类固醇」药膏。
Q:异位性皮肤炎「非类固醇」用药也能达到治疗效果吗?
A:非类固醇药膏具有疗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较少,轻度至中度异位性皮肤炎病患可以询问医师用药建议。
Q:异位性皮肤炎到底该「保湿照顾」还是「乾燥照顾」?
A:异位性皮肤炎容易造成患者皮肤乾痒,常需要油膏、乳液保湿。美国皮肤科医学会建议,可以先涂抹药膏,再擦保湿剂。至于能不能混合使用,建议谘询医师。
而异位性皮肤炎容易乾燥脱屑,日常保湿功夫就很重要,清洁后涂抹保湿剂,才能让缓解肌肤乾痒症状。
5招照顾过敏异肤
一旦患上异位性皮肤炎,就是一场长期抗战,要格外注意患处照护细节,才能让敏感肌肤稳定。
1.温和至上,适度盥洗清洁即可
2.日常重保湿,抹乳液防乾痒
3.仔细挑选衣物质料,柔软透气为佳
4.避免刺激,别碰过敏原食物
5.注意居家环境,调节温湿度
更多异位性皮肤炎问题请参阅:www.atopic- dermatiti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