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头条

雨天感染风险增?外出口罩湿掉怎幺办?重症医师一番话提醒

膳食养生

2023-01-28

适逢梅雨季节,气象局预计部分地区将受锋面影响,陆续会有豪大雨发生。有研究发现,连日降雨可能影响病菌感染风险,这是真的吗?重症医学专家黄轩医师在脸书谈到这个议题,他认为,雨季期间出门最好留意几个要点,以防疫来说更关键、更安全。

去年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苏大成在环境防疫与通风换气视讯线上记者会以美国CDC的资讯指出,气溶胶是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若是在通风换气不足的密闭空间里待上15分钟,染疫的风险就相当高。
高尿酸让你折寿11年,这些隐藏元凶引来痛风、洗肾与中风危机!降尿酸懒人包免费下载

前日,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医师也在脸书分享国外研究,英国科学家们正怀疑土壤中的细菌是否可以透过气溶胶传播?原来,像是透过空气传播的类鼻疽?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降雨时会随风飘到远处,最后落在土壤上,等到下次降雨就会再次散布到空气中 ,藉此渐渐扩大传播的距离,对人类肺部形成严重影响。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开始研究起下雨对三种土壤细菌传播的影响。首先先将六种类型的乾燥土壤中,包括黏土,沙质黏土和沙,再分别以不同高度的单滴水来模拟下雨的雨滴、土壤表面温度来捕获从表面喷出的任何气溶胶。研究发现,当以类似于小雨的速度坠落时,在与热带地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水滴释放出的气溶胶是最大的量,且每种气溶胶从土壤中携带出多达数千种细菌、存活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

这项研究引起大家关注,一样是空气传播的新冠病毒,会不会扩散率也和降雨有关?

雨天感染风险高?南北半球结果大不同



下雨和新冠病毒到底有何关联?黄轩医师分析,根据一项针对流感病毒传播的美国研究,当气温落在18至21°C、湿度为每立方公尺13至14克水量时,就容易增加流感病毒的传播率。若是降雨量较高、每月可以有超过150毫米水量的热带雨林国家,病毒的传播率也容易升高。

另一方面,巴西也有研究人员观察了全球的降雨量,并确认新冠肺炎的病例会随着降雨量的多而增加,如果每天都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平均就会增加56例的确诊个案,但这份研究报告也点出目前未发现降雨量增加与染疫死亡有关,不需要太过担心。

有趣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澳洲也有过类似研究,在《Wiley Online Library》期刊上,一组研究团队于2020年1月至3月记录澳洲南威尔斯州的新冠病例人数,发现当相对湿度降低1%,就可能使新冠肺炎的病例数增加6.11%之多,和北半球研究的结果相去甚远。

  • 美国研究:热带雨林国家若如果降雨量较高(每月超过150毫米)时,这些地方「流感」传播率会更高。
  • 巴西研究:平均每天,如果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其每天也平均增加56例COVID-19 病例。
  • 澳洲New South Whales研究报告:预计相对湿度,如果降低1%, 会导致COVID-19 病例增加 6.11%。

最后,黄轩医师在脸书发文总结,其实根据每个地区的纬度、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不管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传播模式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南北半球都有和雨量、湿度相关的研究,对于下雨会不会加速传播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还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支持。

口罩被雨水浸湿赶快换!外出多带几个口罩更换才安全



不论雨季对新冠病毒传播是否造成影响,戴好口罩是更重要的防疫关键,不过下雨天,很多人雨天外出、甚至骑机车时,口罩不免会被雨水浸湿,这时候你会换一个口罩、还是乾脆用卫生纸擦一擦继续戴?

根据日本新闻网《voi》的报导,世卫组织癌症计划的前负责人Carol Cicola曾指出口罩本身的材质就不是很强韧,若碰上高湿度便容易失去防护作用,雨季期间只要口罩有湿掉就赶快换新,才能确实发挥阻挡病毒的功能。

对此,黄轩医师建议,雨季期间最好随身?备2、3个多余的口罩,以便浸湿后可以随时更换,而知名急诊医师陈志金也曾在脸书发文提醒,脱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表面再碰食物、揉眼睛或挖鼻孔,抓着口罩的耳挂丢弃,并且洗手保持清洁,才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喔!

参考资料:
  1. 黄轩医师 Dr. Ooi Hean -Facebook
  2. 防疫警戒降二级!台大医院:室内应做好通风换气
  3. 不只戴口罩很重要!重症医师:正确脱口罩才能防感染
  4. WHOは、マスクの有?性が雨の中で减少する可能性があると警告します

【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