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中英国报告病例以来,全球已有50国报告累积超过3600确诊案例。亚洲部分新加坡于21日确认首起病例,韩国21日时也通报2起疑似病例。因应国际疫情扩大,疾管署也已于23日新增猴痘为第二类法定传染病。


疾管署指出,首例猴痘确诊个案为20多岁本国籍男性,今年上半年于德国留学,16日返国时COVID-19检验阴性并进行居家检疫,但于20日出现发烧、喉咙痛、肌肉?痛、红疹、鼠蹊部淋巴肿大等症状。21、22日就医评估后接受?检与通报,检体并送往疾管署昆阳实验室检验,今(24)日确认阳性。
疾管署提醒,猴痘的传播对象较有?限性,多是有与患者亲密接触、或照护患者的医护。为防?猴痘疫情,疾管署也将强化检疫措施、卫教宣导,并与国际药厂洽谈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药物;同时也提醒民众,返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烧,以及皮肤红疹、丘疹、水泡或脓疱等疑似症状,应主动告知航空公司与机场港口检疫人员,并尽速就医、告知医师旅游史及接触史。
猴痘是什幺?怎幺传染的?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通的传染病,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被发现于猴子身上,故有此称;而人类首例感染发现于1970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后在中非、西非热带雨林一代陆续出现报告。目前外界常见引起猴痘的病株大致分为两种,分别为中非(刚果)病株以及西非病株。其中,刚果病株较为?险,致死率可达10%,而相较之下,西非病株较为温和,致死率约为1%;而疾管署资料也说明,目前的猴痘疫情中经PCR确诊样本均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
自1970年之后,猴痘在部分非洲国家有地区性流行(endemic),后续也有非洲以外国家报告境外移入病例。不过2022年5月14日,英国卫生单位接获2例无旅游史、无境外移入确定病例接触史的家庭群聚猴痘病例通报,之后欧洲、北美洲多国也陆续通报确定病例。根据疾管署公布资料,此波疫情除部分非洲国家有持续报告病例以外,其他欧美国家以通报零星病例为主。
猴痘病毒的潜伏期约为5-21天,通常为6-13天。至于猴痘传播方式,包括:
- 人畜共通感染:直接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损伤皮肤黏膜,或是食用受感染动物的肉类。
- 人传人: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损伤皮肤黏膜,或是被?染的物品。不过猴痘的飞沫感染较容易发生在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情境下,因此医护人员、同住家人感染风险较高。另外感染猴痘病毒的孕妇,也可能透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或是在生产时因接触造成传染。
此外疾管署资料也指出,?管密切接触已知是传染危险因子,目前尚未确定猴痘是否透过性接触传染。

猴痘症状包括发烧、头痛、淋巴腺肿大、皮肤皮疹等
根据疾管署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资料,猴痘症状与天花相似,但更轻微,症状可能持续14~21天,包括:
- 发烧
- 畏寒/寒颤
- 出汗
- 头痛
- 肌肉痛
- 淋巴腺肿大(如耳咛、腋窝、颈部或腹股沟等处)
- 极度疲倦
此外,猴痘患者发烧1~3天后出现皮肤病灶,通常会从脸部蔓延到其他部位,且四肢比躯干更常见,皮肤症状变化依序为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脓疱(pustules)阶段变化,最终结痂(crust)脱落,且严重者可能有多达数千颗以上的疹子。
不过,疾管署提及,在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报告中,本次猴痘疫情患者的症状表现较不典型,患者的发烧症状比较不明显,皮疹也可能较早出现在生殖器或会阴部,且不一定有扩散到其他身体部位,因此容易与其他性传染病混淆。
猴痘的致死率一般低于10%,不过儿童、免疫功能低落的人较可能出现重症,后续?发症包括继发性细菌感染、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如何治疗?有疫苗可以帮助预防吗?
猴痘病毒患者的治疗,目前以支持性疗法为主,也就是透过输液、维持营养的方法,减轻患者症状与?发症。目前有数种药物可用于治疗,但仅建议严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而我国目前尚未备有相关药物。
猴痘该如何预防呢?疾管署整理出4大方法:
- 避免人畜共同传播:前往猴痘病毒流行的区域时,要避免接触灵长类、?齿类、生病或死亡动物,且食物都要煮熟再吃。
- 避免人际传播:避免接触猴痘感染者,医护有需要提供照护时,也需要遵照相关传染防护措施。
- 如有任何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游史与接触史。
- 疫苗接种: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为「正痘病毒属」,而天花病毒已于1980年消灭,目前美国FDA核准部分天花病毒相关疫苗,可接种于接触病毒的实验室人员等高风险族群。不过针对是否需大规模接种,美国FDA与欧洲疾病管理局(ECDC)皆认为针对高风险密切接触者、暴露者再考虑接种。而目前也尚无此两种疫苗。
此外,近期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也公开6大措施来预防猴痘病毒:
- 切勿触摸猴痘患者的皮疹或结痂
- 切勿与猴痘患者亲吻、拥抱或发生性关?
- 切勿与猴痘患者共用餐具或杯子
- 避免处理或触摸患者的日常用品
- 经常使用洗手乳、肥皂洗手
- 外出时可用酒精、乾洗手消毒
参考资料:
- 今年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确诊个案,吁请自流行地区返国入境民众留意相关疑似症状
-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第二类法定传染病 猴痘 疾病介绍
- 猴痘现?澳洲!瑞典、义、法、比相继通报 葡萄牙累计已23例
- 猴痘入侵英社区!已扩散13国 「大量人传人机率低」1疫苗可预防
- 猴痘疫情扩散16国 已出现人传人情况
- 猴痘肆虐!WHO发布疫情爆发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