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3种类!不只气温,吃辣、精神状态也会导致民众冷汗连连


一篇由日本世田谷内科神经内科诊所院长、医学博士久手坚司监修的文章指出,流汗可分成3种不同的类型,除了因为吃辣导致脑部误认为体温上升,而使头部、脸部为中心冒汗造成的「味觉性流汗」外,还有以下种类:
温热性流汗
炎热与运动时因体温上升,为了冷却身体而流汗。这是自律神经调节体温的生理机制,为了不让体温过度上升,而透过流汗散热。
精神性流汗
相信不少民众都曾听过「吓出一身冷汗」的说法。这类的出汗是因民众感到紧张、恐怖、强烈压力而冒汗,特别是额头、颈部会大量出汗,是为了冷却脑部而产生的反应。
此外,相信不少民众也曾有腋下出汗的经验,这是称为「战或逃反应」的压力反应,藉由冷却腋下粗大血管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从流汗部位、流汗方式判断,是否罹患多汗症或产生中暑徵兆
而在炎热的夏季,除了因过度吃辣导致汗流浃背之外,透过观察自身的流汗状态,也可以尽早判别自己是否有罹患多汗症或中暑风险。
腋下、手掌总是?答答!压力大易诱发多汗症,透过嚼口香糖、深呼吸放?
「腋下流汗」总是令人十分困扰,不仅不雅观,还有可能产生狐臭。综合久手坚司以及荣总卫教资料,若是腋下出汗严重,则有罹患「多汗症」的可能性。
腋下是汗腺密集的部位,除了因炎热等温度影响出汗以及运动流汗外,也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出汗,而腋下则是因精神因素导致出汗较多的部位。
此外,或许也有不少民众会手汗产生困扰,不仅恐不便握手对社交造成影响,还容易弄湿文件、书本,打电脑、弹钢琴时更可能在键盘、琴键上留下?答答的汗痕。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苏振兴为文指出,多汗症是一种超过调节体温所需,而出汗异常增加的症状,恐影响心理、情感、社交、工作等,并对生活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药物等因素造成的「续发性全身多汗症」,可找出病因避免多汗外,「原发性局部多汗症」的发生原因,恐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敏感导致。该症当生活、职场压力越大,就越容易诱发,除了腋下外,手掌、脚掌、面部、头皮等局部都可能会过度出汗。
久手坚司表示,由于腋下出汗受压力、精神因素影响,因此当紧张而使腋下流汗时,放?精神相当重要。透过放?能将交感神经优势切换为副交感神经优势,便能起到抑制腋下出汗的效果。
久手坚司表示,受腋下出汗所苦的民众可透过嚼口香糖提升交感神经运作,并可透过深呼吸达到放?效果,觉得困扰的民众不妨尝试看看久手坚司的放?方法吧:
坐在椅子上深呼吸
- 双手放在肋骨下方,自然地透过嘴巴吐气3秒。
- 像要将肋骨与横膈膜往上推般,鼻子缓缓吸气持续5秒。
- 像要将肋骨与横膈膜向下推般,从嘴吧缓缓吐气5秒。
小心中暑!汗停不下来、完全不流汗恐是体温调节失灵
不过,除了多汗症外,若是发现自己在炎热天气下产生汗停不下来的状况,就恐是中暑的徵兆。久手坚司表示,这是因为体温调节机能已经无法顺利运作,热能积聚在体内、脸部潮红,出现倦怠、晕眩等症状,由于体温调节与自律神经有关,因此自律神经容易混乱的民众也较容易中暑。建议民众透过观看天气预报,在中暑风险高的日子,尽可能控制户外活动行程。
除了流汗停不下来外,明明很热但完全不流汗也是体温调节机能无法顺利运作的徵兆。因此民众万万不可因为不流汗就不关心自身状况。
若自觉自己出现流汗过多、过少等异常现象,此时或许应尽速补充水分、电解质,避免中暑,并透过各种方式协助降低体温。医学大学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高伟峰受访表示,若天气太热、体温无法散出,甚至抑制排汗时,此时可透过电风扇、扇子?风,透过「热对流」方式散热;或透过接触金属物品,将身体热能「传导」散出。
此外,以可以在中暑患者身上洒水,透过水分蒸发带走身体温度,并将冰袋、冰毛巾放在患者腋下,腹股沟等处协助降温。
参考资料:
- 热中症? 更年期? 多汗症? 「汗」の见分け方と、原因别「汗」への??法
- 多汗症
- 浅谈手部多汗症(原发性局部多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