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女性风险高,罹癌比例多男性3倍!
卫福部在2022年初发布「十大癌症发生率」调查,甲状腺癌排名第8,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男女发生比例为1:3,且好发年龄约落在30-55岁之间,对女性而言,更是10岁至29岁的癌症发生率第一名,因此甲状腺也有「女人癌」之称。


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生原因未明,除了少数案例确定是在幼年时期辐射暴露导致病变之外,大部分案例跟家族病史、遗传基因、饮食、压力等因素有关。甲状腺医护卫教暨健康促进协会理事长谌鸿远医师表示:「一般人容易混淆,以为甲状腺癌会伴随手抖、心跳快、怕热、体重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的症状,反而没有明显症状时容易忽略甲状腺癌的发生」。多数甲状腺癌不会有甲状腺机能异常的状况,因此谌鸿远医师特别呼吁,甲状腺癌初期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感,容易忽略以致延宕治疗的时机,因此经检查发现有任何甲状腺结节疑似肿瘤,都要及早就医诊疗。

图说:甲状腺医护卫教暨健康促进协会理事长谌鸿远医师
甲状腺癌早期发现治八率高,自我检测与5大症状不可轻忽!
多数甲状腺癌属于分化良好的恶性肿瘤(如典型乳突癌),经适当治疗后存活率高,根据临床经验,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因病程发展较慢,也有「懒癌(indolent cancer)」之称。谌医师特别提醒,只要早期积极治疗配合定期追?,10年存活率可高达90-95%。
如何即早发现呢?谌鸿远医师说明:「民众平时可靠『推、吞、触』完成自我检测,透过按摩颈部,从颜面到耳际的地方开始往下,触摸看看甲状腺是否有硬块或异状,或是照镜子检查吞?的动作,确认是否有对称且上下一致。」

图说:『推、吞、触』自我检测
除了自我检测,谌医师也建议民众可透过甲状腺癌的5大症状做判断:
-吞?困难
-发音改变、声音沙哑
-容易咳嗽
-呼吸不顺畅
-颈部肿块
一旦甲状腺癌进入到中晚期的病程,甚至会出现局部疼痛的症状,到晚期后,可能会有转移病灶的疼痛感,也可能出现咳血的情形,民众应多加留意。
搭配新一代标靶药物,中晚期甲状腺癌治疗并不难!
目前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以放射碘治疗为辅,即使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病灶并使用放射碘治疗仍可控制,出现转移现象、放射碘治疗可能无法控制时,尤其出现不吸收放射碘甲状腺癌时,需考虑搭配标靶药物控制病情。
目前有几种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主要针对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甲状腺癌,或转移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治疗,「有些人用第一线标靶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这时候就会建议换成另一种标靶药物。」谌鸿远医师补充说明。目前常用之甲状腺癌为主要适应症的标靶药物,是以肿瘤新生血管当标靶,对于中晚期的甲状腺癌,可抑制血管新生以减少肿瘤生长,反应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的降低。此外,此一标靶药物还拥有标靶RET基因异常特性,对于特定之甲状腺癌疗效相当显着。未来精?治疗所使用标靶药物还会根据病患肿瘤基因异常类型作选择,其疗效和副作用都能透过人工智慧来推算。
一位甲状腺癌确诊多年却不愿治疗的黄小姐(化名),就诊时病情已恶化且有多处转移,为了想见长年定居海外的孩子,黄小姐主动就诊,并在谌医师的鼓励下积极接受标靶治疗。由于治疗效果相当不错,黄小姐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能亲赴海外与孩子生活一段时间,在生命的最后一哩路,过着有品质的生活,更有至亲的相伴。谌医师表示,虽然错失早期治疗时机,但能够透过合适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成全这位病友的心愿,是令他相当难忘的故事。
拥有多年治疗甲状腺癌经历的谌医师谈及,门诊常会遇到?备怀孕或育儿中的女性病友,确诊当下除了要面对内心的冲击,更可能因为治疗方法可能影响怀孕或哺乳,而打乱原本的生活规划。考量女性病友的需要,予以合适的治疗选项非常需要医师的专业判断。谌医师谈及自己长年在一线治疗的理念:「身为医师应该了解病人的需要,协助病人充分了解治疗选择,才能帮助病患做出更好的决定!」谌医师同时也再度呼吁,罹患甲状腺癌不须灰心,现已有良好的医疗资源和治疗方法,即使发生复发与转移,透过标靶治疗也会有不错的成效,盼望病友积极就诊,努力战胜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