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有一位七十岁阿姨确诊新冠肺炎后,胸闷易喘、呼吸道发炎症状持续多天不退,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阿姨竟在短短一咛内体重骤减10公斤,出现典型的肌少症现象,手部的握力和行走速度都明显变差,体力也变差。


而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于2022年07月所发表的一篇系统性文献回顾显示,确诊新冠肺炎后发生肌少症的机率约有48%,倘若不积极治疗,相较于单纯的新冠肺炎患者,将会高出约2.1倍的死亡率。
染疫后急性肌少症风险增,骨骼肌质量低恐致死
肌少症在越来越受重视,主要原因是进入高龄化社会后,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发现肌少症与许多健康议题有紧密的关联。肌少症不只会影响长者跌倒机率,更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肺炎、骨质疏?、三高、糖尿病、失智、忧郁等各种严重问题。根据卫福部国健署2018年的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盛行率男性23.6%,女性18.6%,约有30万名长者患有肌少症。
而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吴佩青医师,则依《Frontiers in Nutrition》该篇文献所提及的数据推估,民众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而产生肌少症的人数可能高达200万,至于因染疫而住院治疗者罹患肌少症的机率更高达69.7%。
我们常听到的肌少症大多是指年轻时,因为运动量不足、营养摄取不均衡长期累积所致的慢性肌少症,但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中的文献显示,肌少症可以在任何年龄发展,早就不是多数人以为的「老年病」。
不过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复健部刘东桓医师与吴佩青医师解释,根据肌少症发生时间来区分,除了慢性肌少症,还有急性期之分。肌少症相关症状出现的时间小于六个月内,并且常和急性疾病(例如新冠肺炎)及身体损伤有关。
然而观察染疫后康复者,发现有73%的人,二头肌肌力只有正常预测值的69%;86%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只剩下正常预测值的54%,这些会明显导致手部肌力不足及行走能力变差,可能是发生急性肌少症所导致的现象;此外,新冠肺炎引起的嗅味觉障碍,可能使得患者食?不振,进而出现营养不良、蛋白质不足的问题,间接导致肌少症发生。
越早预防肌少症生活质量越高,中西医首推从饮食与运动下手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肌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因为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能会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与死亡率的上升。因此,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肌力训练应该要从年轻时开始。
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吴佩青医师与刘东桓医师分别就各自的专业,在饮食与运动上提供预防肌少症的建议,除了透过运动增进肌力、预防肌少症,也能藉由饮用元气茶饮滋阴润肺,健脾补气。
吴佩青中医师表示,肌少症在中医古籍称为「痿症」,单纯因年纪增长导致的原发性肌少症属于肝、脾、肾三脏亏损,治则宜养肝、健脾、补肾。而续发型肌少症则是由多重疾病或危险因子所造成,治疗则多以滋阴补气类药材为主。
补血增肌元气茶饮
- 成分:麦冬一钱、西洋参一钱、甜杏仁一钱、红景天五分、甘草三分、枸杞三分;大枣一枚
- 煮法:上述药材稍洗净打碎后置于保温杯内,350-500cc沸水?泡,闷10分钟后可频服、可回?。
- 服用方法:于早上频服,代茶饮。
- 功效:滋阴润肺,健脾补气以增强肌力。
肌少症对于老人而言,是健康上的一大危害,刘东桓医师呼吁除了饮食,还可以每天做以下四招运动加强肌力。
第一招 靠墙深蹲运动:
双脚与肩同宽,脚尖超前,脚跟离墙面5-8公分,将膝盖弯曲至与脚尖平行,停10秒,10次。
第二招 坐姿膝伸直运动:
坐姿,背靠椅背,将膝盖轮流伸直,停10秒、重妖10次。
第三招 肩膀前平举及侧平举:
肩膀往前抬高至90度,拇指朝上,停5秒、做10次。
肩膀往侧边抬高至90度,拇指朝上,停五秒、做10次。

第四招 臀桥:
平躺在地,双膝弯曲,脚踩地面,然后向下压脚后跟、抬起臀部肌肉维持10秒钟,再回到原来位置。
(以上动作示?图皆由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提供)
参考资料:
- 肌少症增加心脏病风险!补蛋白质长肌肉,12种好吸收食材推荐你!
- 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肌少症不是老了才会发生!统计:30~50岁核心肌力不足达48% 肌少症不是老了才会发生!统计:30~50岁核心肌力不足达48%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4830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新北耶诞城开幕日人数估破10万!大型活动安不安全?专家教你这样判断+6招保身
- 吞?卡卡、喝水常呛到?小心肌少症导致吞?困难!专家曝4解方改善
- 吃素怕蛋白质不足?营养师列全?、蔬菜排行榜,多元补足胺基酸!
染疫后体虚肌肉流失...新冠确诊者近五成有肌少症!医授4运动补强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