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只鸡慢啼?当心宝宝是迟语儿
妈妈带宝宝来门诊谘询,焦虑地说:「2岁的宝宝听得懂我们在说什幺,跟他说要做什幺也都会做,但要拿东西都用手指,就是不开口说话,也不会叫爸爸妈妈,我家宝宝会不会是语言发展迟缓?但婆婆认为这是大只鸡慢啼,说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等到长大就好了。」 (编辑推荐:儿子遗传「高敏特质」,金钟视帝庄凯?:保留童心,当孩子最棒的魔术师)



若宝宝的语言理解、认知发展、动作、游戏及社交互动技巧等,都有跟上同龄孩童的发展,但却迟迟不开口说话,这样的宝宝就称为「迟语儿」。根据卫福部统计,2021年发展迟缓儿童早疗服务个案通报量共有2万6392人,其中语言发展迟缓又?有最高的比例。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包含了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近年来,3C产品的蓬勃发展也是造成语言迟缓的原因之一,过度使用3C产品容易影响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组织逻辑及思考能力缺乏刺激,甚至导致幼儿认知发展迟缓,建议2岁以下的幼儿尽可能避免使用3C产品。
当孩子一出生,第一个面对的环境就是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角色相当重要,家长可透过互动陪伴与环境刺激来培养孩子的语言与认知能力,带领孩子一起探索这个世界。日常生活中,可以经由描述当下的情境,如:「爸爸想要喝水,爸爸拿杯子喝水」;或说出孩子正在玩的游戏,如:「妹妹在玩车车耶,黄色的车车」,藉由这些方法来进行口语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声音,例如:火车「嘟嘟嘟」、飞机「咻咻咻」等,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去诱发孩子主动模仿及学习。
同时也要适时地为孩子氧造沟通动机,如: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或物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或刚好侧着身子,装做没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或激动的手势,稍微等一下,别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需要「主动」发出声音来请求大人协助,让孩子习惯透过「发声」来表达需求。
当孩子发出声音,即使不是有意义的字词,或是与我们发出的声音不像,我们仍要给孩子正向的回馈,赋予孩子发声的意义,让孩子知道这些声音是有意义的,我们能透过声音及口语,更有效率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孩子更愿意发声。
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期为0~6岁,能早期发现问题并让孩子接受早期疗育,通常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若您担心孩子可能有发展上的问题,可参考儿童语言发展里程碑(表一),若孩子未能达到该年龄层里程碑半数以上的能力,建议带小朋友至复健科门诊由医师进行诊断,了解孩子目前发展的情况,有需要会安排语言治疗师进一步评估与治疗,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时机。

本文授权自长庚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