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好腰子 成为人生「肾」利组
花莲慈济医院在9月17日下午举办「人生肾利组?大健康讲座」,由肾脏病照护团队林于立医师、赖宇轩医师分享「肾」知识及蔬食丰「肾」的生活妙方,希望人人都可以顾好腰子,成为人生「肾」利组;同时也邀请食品安全促进协会理事长暨台大医院血液净化科主治医师姜至刚介绍健康食品与营养品的注意事项。


民众在日常饮食外,越来越多人为了保养身体,选择购买相关食品来补充营养,但是保健食品、健康食品不少人还是分不清差异。卫生福利部1999年颁布「健康食品管理法」后,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词,与保健食品的不同,「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实质科学证据的功效,并可标示或广告,但这功效不是属于治疗、矫正人类疾病的医疗效能,并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才能称作健康食品。
姜至刚医师表示,民众可以透过「小绿人」标章来辨认是否为健康食品,因为要拥有小绿人标章的健康食品,不仅得通过国家认证,还得经过安全性、安定性、功效性的试验或是规格标?已经确定,才能拥有健康食品的标章。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与盛行率为世界第一,不仅号称洗肾王国,洗肾人口超过九万人,林于立医师说,有170到200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但认知率只有3.5%,因为慢性肾脏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得在肾脏功能失去六成以上才会出现警讯,所以约有80~90%的病人未被诊断出来。
「若是出现下肢水肿、血尿、尿蛋白,是肾脏病的警讯。」林于立医师提醒民众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 若出现「泡、水、高、贫、倦」等临床症状,分别是小便起泡泡、下肢水肿、高血压、贫血及疲倦等,若出现两项以上症状,就可能罹患肾脏病,应尽快到院检查。
林于立医师也分享保护肾脏的7大好习惯,包含血压血糖在家量测并记录、三高用药按时服用、自我评估水肿状态并调整饮水量、消炎止痛药不乱吃、健康的饮食习惯(少盐、油炸、加工食品及限制蛋白摄取)、不轻信非医疗专业的补肾秘方、规律运动等好习惯是致「肾」关键。
罹患慢性肾脏病的病友一定都会遇到「该怎幺吃?如何吃?」的烦恼,因为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增加肾脏的负担;若是不吃,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出现更多?发症。
赖宇轩医师分享各阶段的肾友饮食观念,第一、二期的病友以一般健康概念「三少三多四不一没有」为原则,包含少盐、少糖、少油、多纤维、多蔬菜、常喝水、不熬夜、不憋尿、不抽菸、不吃来路不明的药物、没有鲔鱼肚控制体重等。
第三、四期的病友则是遵从低蛋白、限钾、限磷的饮食原则,赖宇轩医师表示,植物性蛋白对肾脏影响较小,建议饮食中可以豆氧品取代红肉。而洗肾的病人,饮食原则为摄取多优质蛋白、低磷、低钾、限水外,需遵循医护团队的照护,来减缓肾功能恶化。
赖宇轩医师也分享蔬食对肾友的好处,包含改善酸血症避免肌肉骨质流失、有助于血压控制、降血磷、减少尿毒生成、降低发炎、抗氧化、改善便秘、降低死亡风险等健康益处,蔬食也能丰「肾」。
内科部主任徐邦治表示,透过讲座希望可以让民众更了解护肾的观念,让自己的肾脏更健康外,也能找到「肾」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