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辈协调育儿方式的策略与沟通技巧
不同世代的教养观念与生活习惯不同,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或冲突,尤其是与长辈同住或住在附近时,长辈可能会常常介入爸妈的育儿方式,而造成极大的压力。在与长辈的沟通互动上,可以?取先「感谢、尊重」再「沟通」:感谢长辈们的关心、感谢长辈们的付出、尊重长辈们的表达,然后再适时分享最新的育儿资讯,这样来慢慢达成育儿共识,沟通的角色可以优先请老公出面,毕竟原生家庭的关?比较紧密,如果真的有冲突也比较好化解。 (编辑推荐:认同请分享!长辈图竟有3大功效,荣总医:还可防失智)

策略1 先感谢及肯定阿公阿嬷的关心与付出
我们年轻人带小孩都觉得辛苦了,将心比心,阿公阿嬷年纪大了,体力和反应可能不比年轻时,甚至身体可能也有病痛或不适,但为了分担孩子们的辛劳而帮忙带孙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可能有些观念是照着以往带自己孩子的方式(他们觉得以前这样带没有问题,现在应该也是),但爱孩子的心不减,只是因为社会进步了,做法调整了,阿公阿嬷那幺久没带孩子,观念没有跟上也情有可原,不代表他们不愿意更新,只是需要有机会去了解新做法。 如果长辈不是帮忙带孩子,而是在旁建议、分享要怎幺带,要是方法不适当,但又不知道怎幺回应比较不会起冲突,可尝试回应:「谢谢○○的分享和关心。」表达感谢不一定代表认同,但可礼貌地结束对话。 (编辑推荐:沈春华脸书分享母子互动实境「良好沟通下,期待就是祝福」,逾四千网友热烈分享)
策略2 跟长辈聊聊育儿经、了解后再分享现在的方法
长辈建议或分享的育儿方式可能跟现在不同了,长辈也许没有察觉或去仔细思考原本的育儿方式是不是有疑虑?假如彼此关?是能进一步聊聊,可以问问看长辈:「那时候是谁建议要这幺做?」 「这幺做的原因是什幺?」「原来那时候这幺做是因为这样呀!」 然后可以藉着话题,顺势提到:「现在医院建议跟以前好像不太一 样了!」「上妈妈教室的时候,他们是这样教我的!」「我也是医师叮咛我要这幺做的,好像时代进步,医师的建议也不一样了!」 传达出:我这幺做不是因为个人想法、凭自己感觉,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的资讯,让育儿方法不同的原因是时代进步、医疗资讯更新了等等外在客观因素。
策略3 转发新闻或专家文章,让长辈接触新知识
因为辈分的关?,儿女的提醒或建议,长辈可能会特别感到被冒犯、被嫌弃、不受尊重,所以接受度较低,甚至会有情绪。但透过第三方客观立场或专家来讲,比较像是吸收新知识的感觉,反而较容易听得进去。所以,可以搜寻现成的新闻或专家文章,或一些比较会被在意的影片或照片,例如:没有坐汽座的车祸新闻、得到肠病毒的手脚照片,让长辈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去改变观念和做法。或者打预防针、看医生时,让专业人员向长辈宣导沟通。
策略4 队友是沟通的桥梁
毕竟自己的爸妈比较好说话,上述 3 点策略,可优先由队友出面沟通,如果队友不知道要怎幺说,可以一起讨论,想好要怎幺说, 两人模拟一下对话,例如:长辈会整天无限量痍食点心、水果,影响到正餐,可以试着这样说:「宝宝胃排空至少要 3 小时,这样 正餐才有食欲,正餐比较营养才能帮助长大,所以如果 6 点要吃 晚餐,3 点后就不要给点心、水果,3 点前可以吃喔!」让长辈先 理解限制的原因,然后提供长辈明确的时间点、可以痍食的时间, 因为完全限制有时会演变成偷偷痍、不告诉爸爸妈妈,这样反而更难掌握孩子吃饭的状况。
策略5 新的观念需要时间更新
长辈带了数个孩子,原先的育儿方式已经变成习惯或是长期记忆,新的资讯可能没接触到、正在接触或处在短期记忆而已,一时之间要完全调整过来也不太容易,可以用提醒的方式来帮助加深记 忆,例如:长辈在 4 点时要痍孩子吃水果,这时可提醒 3 点后吃水果,会影响晚餐时间的食欲,这样会吃不好、营养不均衡喔!水果可等吃过晚餐再吃喔!长辈要帮宝宝加衣服,但宝宝已热出疹子,可让长辈看孩子的疹子,提醒现在有空调,没有以前那幺冷了。
和长辈沟通的回应小技巧
如果是白天或平日完全让公婆带,只有晚上或假日自己带,对长辈的要求和标?可能要拿捏一下或降低,不过危及健康或安全的部分仍要坚持,而其它较细节或妖杂的吃饭、建立常规等等,阿公阿嬷面对孙子不一定能做得到,需要爸妈自己带的时候先带孩子练习,孩子有基本学习经验,带领的方式也能成功,再向长辈分享目前可以练习到什幺程度,有时候需要实际示?一次怎幺带,让长辈看到孩子能力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引导细节。
毕竟长辈不像保母受过完整的幼儿保育训练,要引导幼儿也是需要学习的,例如:宝宝 1 岁了,长辈仍抱着宝宝痍食,但爸妈带的时候,宝宝是可以坐餐椅用餐,那就可以?备好餐椅、适合的餐具,示?给长辈看看宝宝如何在餐椅吃饭,并以关心的口吻说: 「这样坐餐椅吃,您们比较不会累,带宝宝吃饭可以更轻?,宝宝坐在餐椅也可以比较专心、不会跑来跑去,还能学习自己吃饭。」 这样使用餐椅的原因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关心爸妈身体负荷。
以下整理几个和长辈一起带孩子的过程中,常见的意见不同之处,将长辈想法与建议的回应方法并列,供大家参考。
状况 | 长辈的想法 | 参考回应 |
穿过多的衣服 | 有一种冷是「长辈觉得冷」,长辈担心宝宝小, 冷到会感冒生病,加上认为手脚是凉的就是穿不够暖。也可能认为: 「包紧紧才不会吓到、 才睡得好」,所以一直把宝宝包起来。 那个年代较无空调设备, 所以只能用穿衣服来御 寒,长辈小时候可能物资缺乏被冷过,所以特别在意衣服够不够暖。 除了一直要帮宝宝加衣服,也可能会叮咛大人要穿多一点。 | 首先感谢长辈的关心, 然后找卫教文章搭配示?如何确认宝宝穿得够不够:摸颈后或背部若是温暖舒适就是穿得够;如果有发烫感、出汗湿湿的,就代表衣服穿太多了。宝宝手脚冰冷是因为新生儿的血液量少、 末梢循环差,加上手脚活动量大,导致体温散失较快。 或让长辈看孩子的疹子, 宝宝已经热到起疹子很不舒服,会影响睡眠和情绪。而预防感冒最重要的不是穿得多,而是要提升免疫力。 |
吃过多或不适合的食物 | 长辈通常疼宠孙子,担心孙子没吃饱,想给孙子吃他喜欢吃或他觉得好吃的零食。但爸妈可能会担心零食有太多添加物,或者会影响到正餐的食欲。 | 找零食负面影响的新闻或文章给长辈看,同时?备好或建议适合的点心,如:水果、手指食物。 这样就可满足长辈疼孙的心,也避免宝宝吃过多不适合的零食。 |
拿家中现成的药物给宝宝用 | 长辈认为大人的药剂量减半就可以让小孩用了; 外用药擦少一点就没关?,这个很天然、人家说很好用,可以给他擦(但是找不到任何成分标示、 用途),认为这样是安全的。 以往缺乏适合儿童服用之药品,会将成人服用之药丸磨粉分包给儿童服用,但小儿剂量不易计算,可能会导致用药错误。 | 婴幼儿感冒如须服药, 宜请医师诊治、开立「儿童药剂」,并依处方用药。不宜购买成药服用, 以避免药物造成致命的副作用。幼儿应特别留意或转用的外用与内服药物成分。 |
要求宝宝喝水、喝葡萄糖水 | 长辈的年代可能有要喝葡萄糖水的说法,甚至有喝奶粉较好的观念(现在是推广母乳),所以当时养小孩有痍葡萄糖水,长辈觉得几个小孩这幺喝都没事,所以孙子也可以这幺喝。 ※ 葡萄糖水通常使用在低血糖时,并需由医师建议。 |
谢谢长辈分享经验,然后聊一聊:这个资讯怎幺来的?喝葡萄糖水有什幺好处?然后分享卫教文章:一般正常喝奶, 水分就会足够,不需额外补充水,如果水喝太多,可能会水中毒。而且喝太多水,可能会减少奶量,反而营养不足。 但若只是喝完奶喝一口水漱口,还算允许。 |
催促要帮宝宝把尿 | 长辈说宝宝满月后要开始戒尿布、要帮他把尿, 并分享小时候都是这样帮你们戒尿布,或者说邻居的孩子多小就戒了。 | 找把尿的姿势可能会造成脊椎伤害和髋关节脱臼的文章分享,且等孩子生理成熟和有表达能力后,训练较易成功。 |
以上提供给大家参考,毕竟每个家庭都不同,要改变人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不一定都能沟通成功,但至少我们尽所能去努力了。 要是问题真的很困扰,就再找其他办法,有些人会选择自己带或找其他托育服务,但这也牵涉到经济能力是否允许,需要夫妻讨论评估来决定。
让长辈带孩子做活动的3个小技巧
第1招 ?备好适龄、孩子有兴趣的玩具、物品、书、音乐
玩具可以多?备 3 ~ 5 个,并且定期轮替,让长辈陪孩子玩, 如果长辈不知道怎幺玩,爸妈可以示?带孩子玩一次,示?目的在于让长辈有基本活动雏形,但不一定要完全模仿。后续长辈如果使 用了其他玩法也没关?,先增加玩具操作的时间即可。
第2招 将适合孩子的发展活动、副食品参考表列出贴在冰箱
贴冰箱备忘录不只让长辈参考,也适合所有照顾者使用。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备忘录或列表能提供安排活动和副食品的方向、 也可节省想活动、想菜色的时间,如果文字不易理解、可以加上活动图片。贴冰箱的原因是:冰箱是每天几乎都会接触的地方,能增加看到的机会,不须口头上一直提醒要去看冰箱或照着做。
第3招 分享记录孩子成长的影片
如果长辈会使用手机的拍照或录影功能,可以请长辈协助拍照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例如:玩玩具、爬、站、走路,爸妈也可以跟长辈分享自己带孩子时的活动状况,有时候长辈需要看到才会相信阿孙已经会做这些事情,避免以为阿孙还不会而过度代劳。
本文摘自《0~2岁黄金期:职能治疗师妈妈的超强育儿术》/蔡曼娴(儿童职能治疗师)/四块玉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