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得到了川崎氏症怎幺办?
1岁大的小茹已经发烧3天,爸妈带她去诊所就医后,医师发现小茹除了发烧之外,并没有咳嗽、流鼻水、呕吐及腹泻等感染的症状。同时小茹的皮肤有多处红疹,双眼结膜也有充血的情形,诊所医师考量可能是川崎氏症,便安排小茹转诊到医学中心住院接受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住院期间,小茹仍然持续反覆高烧,皮肤红疹和结膜充血也未见退散。医师也发现小茹有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形。由于小茹已经反覆发烧5天,因此医师诊断为川崎氏症,安排心脏超音波和心电图检查,并给点滴输注免疫球蛋白及口服阿斯匹灵药物治疗,小茹发烧才逐渐稳定下来。 (编辑推荐:小孩发烧冲急诊?儿科医师教4步骤先观察,这些症状可能是脑炎前兆)
川崎氏症是什幺?我的孩子为何会得到川崎氏症呢?
川崎氏症是儿童常见的血管发炎疾病之一,除了引起结膜充血、皮疹(例如多形性红疹等)、四肢浮肿外,也可能侵犯到输送血液给心肌提供心脏养分的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肿大或动脉瘤的出现。严重的?发症包括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等致命的情形。川崎氏症在1967年由日本儿科医师川崎富作(Kawasaki Tomisaku)所提出,虽然历经了55年的医学研究进展,目前致病原因仍不明确。由于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的疾病盛行率高于欧美地区,所以目前医学研究推断特定的基因表现和川崎氏症的发生可能有关联。
得到川崎氏症一定要住院吗?
目前川崎氏症的标?治疗包含经静脉点滴给予高剂量免疫球蛋白合?口服阿斯匹灵药物。由于免疫球蛋白需要由静脉点滴缓慢给予,得到川崎症的孩子皆需要住院治疗。
免疫球蛋白是由捐血者的血清分离出来的抗体,主要的功能为抑制川崎氏症的血管发炎状态。目前研究证实及时地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使用免疫球蛋白期间,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过敏的状况,如果病童对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反应不佳,例如打完免疫球蛋白后仍高烧不退,或在免疫球蛋白使用退烧后又再度发烧,临床医师会根据病情来评估是否要给予第2剂的免疫球蛋白或考虑使用免疫调节氧剂,如类固醇、环孢素、单株抗体等来治疗。
阿斯匹灵的使用主要是在急性期减缓发炎反应,退烧后低剂量阿斯匹灵的使用可以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凝集成血栓,进而避免血管阻塞导致心脏血流供应受损。所以病童在出院后,仍需使用口服阿斯匹灵药物治疗一段时间。
若在住院期间心脏超音波影像检查已经发现有冠状动脉瘤的形成,临床医师会根据冠状动脉瘤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开立第2种抗血栓药物合?阿斯匹灵的使用,以预防冠状动脉阻塞、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病童出院后,应该注意什幺呢?
由于免疫球蛋白会影响活性疫苗的效力,病童日后若要施打如水痘疫苗、麻疹疫苗等活性疫苗时,需要延迟11个月之后再施打。
另外,由于口服阿斯匹灵至少需要给予4至6咛,回家后最好能有每日的给药纪录表,避免忘记给药或是重妖给药。少数孩子在使用阿斯匹灵时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皮肤瘀青、药物过敏等情况,家长也要密切观察,与医师讨论进一步的处置。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在使用阿斯匹灵的儿童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的发生。
雷氏症候群是流行性感冒或水痘病毒感染期间,使用阿斯匹灵在某些特殊体质孩童会导致急性肝脏和脑部受损,虽然雷氏症候群非常罕见,川崎氏症孩子若在服用阿斯匹灵的期间,得到流行性感冒或水痘,仍建议选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来取代阿斯匹灵。
出院后的回诊提醒
川崎症的孩子出院后应依据医师的建议,定期回门诊追?。门诊追?主要是安排心脏超音波影像及心电图检查,以决定何时可以停用阿斯匹灵等抗血栓药物。若有?发心脏冠状动脉瘤,儿童心脏科医师会根据冠状动脉瘤的大小及孩子的症状,安排进阶的检查,如运动心电图、心脏电脑断层、冠状动脉血管摄影等。
一般而言,若病童心脏没有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不需要限制日常生活和学校的运动。若不幸有大型的冠状动脉瘤持续存在,除按时服药及定期门诊追?检查外,也应避免剧烈的体能运动。
结语
川崎氏症的孩子住院治疗和出院后门诊追?是必需的,依照儿童心脏科医师的指示服药和回诊,才能确保孩子受到完整的医疗照护。
本文授权自长庚医讯